“地心探秘”——儿童“行走阅读”活动走进南京地质博物馆
发布时间:2025-08-08

你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吗?”“是像蛋糕一样,一层一层?还是像巧克力球,外壳硬、里面软绵绵?”7月27日,在第五届“江苏青少年阅读季”系列活动“地心探秘”——儿童“行走阅读”活动中,30余名青少年带着对地球的好奇走进南京地质博物馆,一起共读科幻经典《地心游记》、共探地球肚子里的小秘密。


图片 1.png

▲阅读导入环节

活动伊始,别出心裁的“科学早餐”点燃孩子们的好奇。阅读老师用豆浆、酸奶、鸡蛋、牙签、耳机套、塑料袋等日常物品作类比,带领孩子们想象地球逐步演化的过程,从最初熔融态到碰撞后渐成固体,从有了大气层到形成地壳地幔地核的内部构造。作为地壳主要组成物质的火成岩,在孩子手中传递,触摸真实质感。这些趣味类比,将晦涩的地质概念转化为生动体验,成功叩开探索之门。“平平无奇的塑料袋,在我们充满想象力的视角里,精准‘变身’为包裹地球的大气层,轻柔地‘罩’住地球模型,展示大气圈层的存在。”一名青少年兴奋地说。


图片 2.png

▲地心体验环节

带着对地球的好奇,青少年们踏入地质博物馆的展厅,开启深度探索之旅。展柜里,陨石或大或小,或灰或黑,它们历经宇宙遨游,承载着太阳系乃至更广阔宇宙空间的奥秘,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历史与天体演化的关键密码。在老师专业且生动的讲解中,青少年们忍不住凑上前,仔细观察着陨石表面的纹理、色泽;聆听着陨石坠落的故事,感受着宇宙天体诞生、演变、碰撞的神秘历程,仿佛在与远古的宇宙对话。

地球内部构造模拟区成为“地心探险”奇妙空间,在内地核位置席地而坐,周围被橙红色的外地核、地幔以及灰色的地壳所包围,充分体验进入地心的感觉。围绕“地心探险”,《地心游记》片段化作想象“催化剂”,孩子们展开热烈讨论。如何进入地心,进入后可能面对的困境,迷路或缺水时怎样寻找生机……一系列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疑问,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。大家纷纷表示,“一个个科学名词,不再是课本上生硬的符号,而是化作脑海中生动的科学场景。我们理解了地球磁场的形成原理,‘太阳风’如何冲击地球磁场,又怎样在南北极与大气碰撞,造就绚丽的北极光和南极光。”

图片 3.png

▲成果展示环节

走进锦创书城,孩子们开启“成果绽放时刻”。低年级的孩子们进行手工创作,用彩纸、黏土等材料塑造出地球模型、陨石摆件,让心中的地球科学世界变得可视可触。高年级的孩子们进行深度阅读,进一步挖掘地球奥秘,展开科学幻想,书写研学感悟。

“这场暑期的‘地心探险’奇妙之旅,以沉浸式体验为基、以趣味互动为桥,我们穿梭于地球的‘过去—现在—未来’。从生活类比到博物馆探索,再到书城成果展现,我们种下了一颗热爱科学与自然的种子,也将更加热爱科普阅读。”刘同学表示。

本次活动由省科普服务中心、南京地质博物馆主办,挹江门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、南京市鼓楼区孺子牛文化交流中心承办。第五届“江苏青少年阅读季”期间,省科普服务中心将持续开展优质科普图书资源推广服务活动,与出版社、图书馆、市县科协、社区等单位加强合作,以优质科普图书为媒介,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各类科普场馆,鼓励引导青少年在阅读中提高科学兴趣,在行走中提升科学素养,在实践中锻造科学本领。(苏洁)


来源:江苏省科协